【学会新闻】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交流会圆满落幕
2025年7月12日,由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主办,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承办,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支持的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交流会”在佛山市顺德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吸引了超过150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参与,共同探讨肿瘤内科精准治疗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
开幕式
会议在大会主席张力教授、范云教授、郑大勇教授以及执行主席黄岩教授、赵洪云教授的引领下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三位大会主席分别致辞,强调了精准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对参会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



学术环节
会议邀请了省内外40余位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内容涵盖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少见靶点研究、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ADC药物研究进展等多个前沿领域,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范云教授在《2025 NSCLC少见靶点新进展》的演讲中,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少见靶点的研究成果及其临床意义。她指出,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少见靶点被发现,为NSCLC患者提供了更多个性化治疗选择。

赵明芳教授分享了《围术期肺癌精准治疗:新兴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新兴生物标志物在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她强调,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需进一步验证其临床价值。

董晓荣教授在《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中,系统梳理了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分享了多项临床试验数据。她指出,免疫治疗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如何优化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

刘雨桃教授在《ADC药物研究进展-NSCLC篇》中,详细介绍了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她表示,ADC药物通过靶向递送细胞毒性药物,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未来有望成为NSCLC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

吴逵教授在《多组学解析肿瘤免疫异质性》的演讲中,从多组学角度分析了肿瘤免疫异质性的复杂性。他提出,通过整合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肿瘤微环境,为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本次会议的讲题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和主题,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机会。现场的氛围异常活跃,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提解。这种积极的互动和观点碰撞,不仅激发了大家的思考,还进一步深化了对学术内容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形式,会议充分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理念,鼓励了学术自由和思想多样性,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大会主席张力教授对本次会议的总结中,充分肯定了会议取得的成果,并指出精准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执行主席黄岩教授和赵洪云教授也表示,将继续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肿瘤内科精准治疗领域的持续发展。会议的圆满举办,为肿瘤精准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未来,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将继续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推动肿瘤内科精准治疗迈向新的高度,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