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肝脏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

【学会新闻】肝脏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

2025-06-24 10:17:24 浏览:33

2025年6月14日,由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主办,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肝脏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共同承办的“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肝脏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在广州隆重举行。省内外肝脏疾病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专业委员会的诞生并参与学术盛宴。



成立大会


会议伊始,在淦伟强教授主持下,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副会长陈筱潮教授、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夏英华教授、广州市科技局生命科技处雷超旭处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领导们对肝脏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工作表示肯定,并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们强调,肝脏疾病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诊治与研究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多学科协作与创新。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希望专委会能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凝聚专家智慧,推动肝脏疾病诊疗规范化、精准化发展,提升广东省乃至全国的肝脏疾病防治水平,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陈筱潮教授致辞


▲夏英华教授致辞


▲雷超旭处长 致辞



随后,在淦伟强教授的主持下,大会进入核心环节??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肝脏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吴曼霞女士现场宣读了学会关于同意成立肝脏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文件。大会严格按照章程规定,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成员包括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8名、常务委员36名、委员62名等。新成立的专委会肩负着推动学科发展的重任,与会专家报以热烈掌声。







▲成立仪式


学术会议

成立大会的圆满成功为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上午10:20,第一届第一次学术交流会正式拉开帷幕。会议聚焦肝脏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的前沿热点和难点,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带来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张卡教授在陈兴教授、刘曦教授主持下,以《步步为营:阶段性迈向功能性治愈》为题,分享了慢性肝病特别是乙肝功能性治愈的策略与路径。黄晶教授在陈铿教授、刘志华教授主持下,深入探讨了《慢乙肝联合治疗的必要性和趋势》,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淦伟强教授在罗贤鑫教授、甄月映教授主持下,报告了《功能性治愈新突破--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研发进展》,展示了肝病治疗新药研发的前沿动态。孙希教授在黄春雨教授、徐建震教授主持下,系统梳理了《寄生虫性肝纤维化研究进展》,提升了与会者对特殊类型肝病的认识。廖冰教授在马超教授、王超教授主持下,详细解读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理诊断》,强调了病理在精准诊疗中的关键作用。

各位讲者紧扣主题,内容涵盖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临床诊疗策略优化及病理诊断等多个维度,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报告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干货”满满,引发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会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充分。

 下午的会议依旧精彩纷呈,曹众教授讲授磁共振可视化肝癌的诊疗研究进展;李博教授分享用于肝内病灶分子影像识别和药物精准递送的响应性纳米药物的构建;陈锦滨教授介绍小肝癌微创治疗新策略;张小雷教授分享肝癌创新药物研究进展与实践;围绕“肝癌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策略”,在郭宇教授的主持下,姚叶萍、黄力、张琪、甘长友、吴泽倩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同的观点碰撞出了学术的火花。


会议后段,王骏成教授介绍围手术期胆汁淤积临床管理;何松美教授分享人工肝相关指南和共识解读;在张卡教授主持下,刘曦、王艺瑾、刘旭、姜伊鸣、陈俊峰教授围绕“如何更好开展临床及基础研究”展开讨论。最后由张卡教授进行大会总结。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广东省肝脏疾病领域学科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大会通过前沿学术成果的分享、临床经验的深度碰撞以及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探讨,为提升区域肝脏疾病诊疗水平注入了创新动力!

 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肝脏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正式启航,更为省内肝脏疾病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新成立的专委会将以此为起点,致力于凝聚学科力量,深化临床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加强基层帮扶,推动肝脏疾病诊疗规范化与个体化发展,为提升广东省肝脏疾病的整体防治水平、造福广大患者而不懈努力,力争在肝脏疾病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跻身国内乃至国际先进行列。

【随机推荐】

返回顶部